一、学校介绍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部),拥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交叉学科十大学科门类。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现有本科生1.5万余人,硕士研究生9400余人,博士研究生2100余人,学历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营造“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着力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接重大科研任务。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服务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联合21个国家40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与全球200多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国际组织签署90余份国(境)外交流交换、联合培养协议。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定走好“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道路,朝着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大目标砥砺奋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学院介绍
人文学院于1999年成立,前身为社会科学系。现由公共管理与法学系、传播系、人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等组成,拥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四个本科专业;科学技术史、公共管理二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二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传播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科学技术史为学校重点学科。学院建有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上海市级智库)、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人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时尚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华文明及其现代转型研究基地,历史视域下的纺织文化研究基地等学术机构。
学院秉持“明德笃学致用,人文理工交融”办学思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己任,注重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科研、教学、服务和创新水平,建立与拓展国际化培养模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学院依托2023年成立的“周世逑管理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公共管理前沿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之治”贡献东华力量。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内公共管理领域,旨在通过前沿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等方式,为中国的公共治理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三、MPA项目概况
东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厚重的学术底蕴和血脉传承。早在1953年,东华大学就开设了管理工程教研室,汇集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管理学专家。自建校后一直工作于此的周世逑先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市政管理专业),后赴哈佛大学就读于公共行政研究生院(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前身),1939年12月获得哈佛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公共行政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行政管理学学科恢复与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与MPA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行政管理专业于1997年获批本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年获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学条件及深厚的管理科学的学术积淀,是东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保障。
东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5月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设立,2015年开始招生,并于2018年通过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成为公共管理硕士合格培养单位。
本学位点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根据学校优势,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设置三个专业方向:行政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地方治理与法治。本学位点在建立有效论文质量把控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复合型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自2015年以来,本学位点立足上海、服务于长三角、不断向全国各地输送着有较好社会声誉与良好反馈的公共管理人才。
四、MPA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五、报考条件
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六、专业方向及录取人数
1. 行政管理
培养具备扎实行政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行政管理技能与方法,能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课程,为政府部门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2.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培养熟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掌握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岗位、社会组织救援机构等从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方向包括应急管理与危机治理、数字安全治理等课程,服务于国家公共安全战略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政府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培养具有政策法规制定、应急规划和资源配置能力的专业人才。
3. 地方治理与法治
培养熟练掌握地方治理与地方法治理论知识,能够在地方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法务部门等从事地方治理政策研究、法治建设规划、法律实务操作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研究方向设置法治政府与规制、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等课程,着力培养服务于区域协同治理与发展,促进地方治理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的高素质人才。
录取人数:50人
七、培养方式及学费
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每周的双休日。
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学费:10.8万元
八、报名方式
202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 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网报有效信息。
报名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报考相关代码 |
招生单位 | 31(上海市)-10255(东华大学) |
考试方式 | 21(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 |
报考类别 | 12(定向就业) |
报考院系所名称 | 012(人文学院) |
报考专业 | 125200((专业学位)公共管理) |
考生网上报名时应选择就读高校、工作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2. 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按报考点规定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并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① 网上确认时间以报考点公告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办。考生需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
② 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③ 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④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初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如考生在报名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而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均取消其资格。
九、入学考试及录取
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
1. 初试
考试科目:(1)英语(满分100分);(2)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初试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考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周六)
2. 复试
在国家公布的本专业分数线的基础上划定学校复试分数线。复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复试科目:(1)政治理论(包括时事政治);(2)综合能力测评;(3)英语测试。
复试参考书目:
《公共行政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版,竺乾威主编;
《公共行政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版,何艳玲主编。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政治学、行政学两门科目,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3. 录取
根据初试、复试成绩,结合招生名额择优录取。
十、学历和学位
学生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颁发东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颁发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证书。
十一、咨询和联系方式
东华大学MPA教育中心办公室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882号 中心大楼南楼226室
邮编:200051
电话:021-62373987 15221718835
网址:http://mpa.dhu.edu.cn